Skip to main content

李存孝的传说故事

**前言:**人们说灵丘有三斗三升芝麻的官,这话不能当真。可是,从古到今灵丘出过不少的官,出过不少的文臣武将。李存孝就是其中之一。唐朝末年,朝政腐败。朝廷荒淫无道,官吏贪污腐化,欺压百姓,人民群众极为不满。于是发生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一黄巢起义。当时的朝廷为了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地位,对农民起义军进行了血腥镇压。就在统治阶级内部,裂痕也很深,从 “安史之乱” 以后,各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状态。他们各自拥兵自恃,扩展势力,称雄称霸,一心想取代唐室,统治天下。因此,各地官军一方面镇压农民起义,另一方面相互厮杀混战。在这样的年头里,黎民百姓遭了殃,当兵卖命,交纳赋税,战乱与贫困交加。真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苦难煎熬啊!

李存孝就是这个时候的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相传他力大无穷,骁勇善战。他那生动感人的传奇性故事,在北方广为流传。在灵丘可以说更是人共皆知了。

一、大姑娘抛篮择婿,石头人夜半投亲

当时地处代州飞狐道的灵丘,城内有一位姓崔的员外,老两口年近半百,膝下无儿无女。他们求子心切,每年都要去到 “奶奶庙” 里求神祷告,焚香摆供,一步一头地叩拜。员外到了四十七岁那年,妻子怀孕了,这下可把老两口高兴坏了。妊娠期满,生下一个又白又胖的女娃娃。

这女娃娃生得杏眼桃腮,特别俊秀。她聪明伶俐,十分惹人喜爱,爹娘给她起名 “金凤”。崔员外两口自从有了金风,转悲为喜,自得其乐,日子过得有了兴头。

当时,老百姓的生活实在太穷苦了,吃没吃,穿没穿,人们挖野菜剥树皮充饥,每年不知要冻死饿死多少人。崔员外的光景虽强些,却也断不了吃糠咽菜。

一年一年地过去了,不觉金凤长到了十四五,出脱得更漂亮了。她的性情温柔开朗,与邻居的姐妹们结为好友。有一天,正值春夏之交,风和日丽,崔金凤同一伙姐妹们出野地里一边挑菜,一边玩耍。野外树木葱笼,红花绿叶,鸟落枝头。她们时而逐鸟,时而摘花。秀丽的风景将她们陶醉了。

她们挑野菜,由这块地转到那块地,越转游越远,说话间转游到离城五里远的块古老的大坟地里,坟地内两排直挺挺立着八个石人,还有些石马、石猪、石羊之类的东西。地势较高,成为一个高台,人们都叫 “石人台”。众姐妹坐在草地上歇息,自由地打闹戏逗,说一些青春年少的不规话语。大伙耍笑金凤姑娘说:“金风,俺们都许上了人家,你还没有,可你已经及笄 (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及笄:古代指女子满十五岁。女子满十五岁时才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 到找女婿的时候了。今天俺们给你找一个女婿,怎么样?”

金凤说:“俺不,怕叫爹娘知道了骂。”

大伙都说不要紧,又不让大人知道。金凤心里也明白她们给找女婿是假的,只不过是开个玩笑,闹个红火,所以思谋了一阵便大胆地说:“行,但不知你们给我介绍的是谁?”

“就是这些石人,任你从中挑选一个。”

“怎选呢?”

“你看中哪个就要哪个呗。”

“我看哪个都不赖。”

“那你就都要上吧,哈哈,一个女人要八个男人!”

众人一阵哄笑,笑罢,一位姐姐说:“这样吧,我有一个好办法,你站到离石人五步远的地方,用篮子套吧,看中哪个套哪个,行吗?”

金风腼腆地说:“俺不,烈女不择夫,择夫非烈女,俺要把篮子抛出去,随石人自接。”

众姐妹齐说;“好!”

于是金风把自己篮子里的菜倒出来,腾下空篮,站到八个石人的当中,无目标地将篮子高高抛起。众姐妹目不转睛地看着,只见篮子在空中飘飘悠悠随风荡来荡去盘旋了三圈,最后落向左排第二个石人,不偏不倚 “呼通” 一下套在脖子上。

“哟,哟,哟!” 众姐妹一齐跳着高高儿,拍着手喊叫,大笑。还有的用指头刮脸蛋羞人,“那下成了石人的媳妇了!”

金风当着众人的面,不慌不忙不害羞臊地走过去,抱住石人呼叫着说:“石人儿,石人儿,排行老二,汝为我夫,我心满意。”

这天,她们每人挑了满满一篮子菜,也玩了个痛快,到日头偏西时才踏着晚霞而归。

黑夜,金风姑娘由于白天跑路疲乏,躺下不大一会儿便睡着了。睡到半夜时分,只听屋门被人轻轻排开,金风惊醒,坐起身一看,只见走进一位美貌男子来。她定睛细细一端详,此人:头戴金盔,身穿金甲,是一个武士,这不正是白天接我菜篮的那个石人自己的女婿吗?金风好不惊喜。石人进来,稍待片刻,提出与她同床求欢,她也欣然同意……

天明一觉醒来,原来是做了个美梦。

二、叫化女寒窑生子,苦命儿认父得姓

崔金凤自从那天黑夜做梦与石人成亲以后,只觉肚子一天比一天大起来。金凤不知道咋了,害怕地对母亲说:“娘,我的肚子不知为什么大了。” 母亲看了看,果然鼓膨膨的,摸摸有一硬块东西,也很吃惊,以为患上什么大病了,于是赶紧找郎中 (医生) 检查,郎中摸脉诊断后说:“好象是怀了孕。不过,唉,进一步看看再定吧……”

未过门的姑娘怎么会怀上孩子呢?医生也不敢说出肯定的话,支吾了半天。爹娘对女儿产生了怀疑,打她,骂她,過问她与谁做了坏事。街坊邻居们也议论纷纷,都说她学坏了。金凤有甚可说的呢?她含羞把那天野地里挑菜,众姐妹石人台上给她保媒石人,当天晚上做梦的事从头到尾讲了出来。可爹娘听了根本不相信,说只做了梦就能有孩子!这事连金风自己也觉得奇怪,那天抛篮择婿,纯属一种娱乐,谁都不当一回事。至于晚上的做梦,仅仅归梦,谁相信会有孕呢?爹娘不信,再三毒打拷问,叫她讲真情。这就是真情,金凤再没的可讲。

年轻活泼的金凤姑娘被打骂得哭哭啼啼,死去活来。爹娘认为她做了丑事死不承认,她呢,虽然心底清白,但挺着大肚子又有甚可说哩。她有嘴说不清楚,真想一死了事。但又想,自己一死无妨,可怜了未生下的孩子。所以,她下决心不能死,为了孩子要忍辱活在世上。

爹娘对金凤打了个够,骂了个够,见她仍不肯讲什么,一气之下竟把她赶门在外,赌气说:“我们崔家没有这号丧门败风的闺女,你永世不要再回这个家!” 金凤遍体憐伤哭哭啼啼离开狠心的双亲。世人们看见都可怜,都心酸。众姐妹们因耍笑惹下了祸害,个个暗暗为金凤掉泪。金凤一步一回头恋恋不舍地从爹娘家里走出来。到哪里去呢?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啊!金凤流落街头,成了叫化子。饿了沿门讨饭吃,天黑走到哪里就睡在那里。

过了些日子,金风怀孕的身子越来越沉重,行动不便,有时懒得去要饭,三天两日吃不上一口。到了临产,金凤找到了野外不远的一一处破窑洞,生下孩子。从此,这处破窑洞便成为崔金凤母子的家”。窑洞里冬天寒冷夏天潮湿,金凤楼同些乱柴草,铺的盖的全是它。太可怜了。她白天抱着孩子出去讨饭,黑夜回来便钻进巢草寶窝里睡觉。就这样天一天地生活下去。自从金风定居在破窑洞里,好心的老太太们常来接济她,给她送些旧衣旧物和剩茶剩饭什么的。曾经和她一块玩要过的姐妹们也经常偷偷给她送吃送穿,鼓励她顽强地生活下去,说等孩子长大后定能过好日子。

金凤很喜欢她的孩子,过了不久就给起上名字叫 “景思”。景恩一天天长大,金凤生活也有了乐趣,母子讨吃要饭的日子过得倒也快活。

小景思长到五六岁,他和别的孩子们常常一起玩耍,看见别人不仅有娘还有爹,而自已只有娘却没有爹,天真的小景思有一次回到家里便向娘要爹。他说:“娘,别人都有爹,我的爹呢?”

“你没有爹。”

“咋啦,我就没有爹?”

“……” 追问得金凤没法说。

小景思很聪明,他羡慕别人有爹,经常哭闹着向娘要爹。金凤哄着他说:“你爹在远远的地方哩,等有了工夫领你寻他去。”

景思高兴了,眨着两只眼兴致勃勃又问:“俺爹是个啥样子的?”

金凤说:“你爹可好啦。比他们的爹都强,身体强壮,个子高大,能文能武,人样儿又好看,他们的爹谁都比不上。”

七岁那年,小景思跟着他娘讨饭,路过 “石人台”。崔金凤看见一个个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石人,引起了她件件伤心往事,不禁眼泪汪汪地哭过起来,小景思问:“娘,你怎么了?”

“怎也不怎。”

金风一手拖着孩子,一手抹去泪珠。经孩子一问,她越发伤心起来,竟然抑制不住反而哭出声来。她觉得自己梦石人怀孕的事不算光彩,不想告诉孩子,让他一辈子也不知道。但此刻,她又想起孩子再三向她要爹的事,觉得今天趁这个机遇,索性讲明算了,免得他经常要爹麻烦。她便说:“景思,你不是想寻爹吗?今天娘就说给你哇。”

“那好,你快讲吧,我的爹在哪里?” 小景思高兴得跳起高高来。

金风领着孩子走近左排第二个石人,用手指着说:“这就是你的爹。”

“啊?” 景思明明看见一个呆头呆脑的石头人,怎么会是爹呢?惊疑地瞪大眼睛痴看。

“快跪下给你爹磕头。” 金风按倒孩子自己也一同跪在幕儿,连连磕了三个头。

“快叫爹吧。” 金凤催促道。

小景思很乖,听娘的话,真的望着石头人唤起爹来。可是,一连叫了三四声,石人仍直挺挺站立那儿,未回答一句,而且连一点反映都没有。景思生了气,怎么不答理?扑上去照着石人脖子狠狠打了一掴。“啪啦” 一声,一下子把石人的头给打掉,骨碌碌滚去老远。

金风一看当然很痛惜,指责孩子说:“哎!看看,谁叫你打爹哩,不孝之子!”

小景思有点不服气,头一歪还嘴说:“谁叫他不答理人。” 金风再不好对不懂事的孩子讲些什么了。便喝令说:“快去把你爹的头抱过来给安上!”

景思听娘的话,真的又跑过去,抱起石人头,回来 “喳” 地一声又给安上去。那石人的头便又长在脖子上,连一点破绽痕迹都没有,和原来一个样。

金风这时对儿子说,过去因为你小不懂事,一直没有告诉你,今天就告诉你吧。于是她一五一十地把石人招亲的事全对儿子讲了出来。“这个石人真的就是你的亲生父亲。你长这么大了还有名无姓,今天你给你爹重新安上头,就以 “安” 为姓吧,以后靠叫安景思,你要记住。”

“好,我姓安,叫安最思,记住了。” 他十分得意。

保了七年的秘密,母亲终于对儿子讲了出来,讲到后来的苦难生活时金凤不由人痛哭一阵,非常伤心。儿子虽小也懂点事理了,深受感动。讲罢,母子二人在石人跟前抱头痛哭一场才离去。

三、母亲自缢去归阴,儿子投门当牧童

崔金风拖着小儿子讨吃度日,六七年的日子够寒苦,但由于有小景思的戏逗,二人苦中有乐,倒也活得下去。领着儿子认了父亲,这本是一件好事,谁知她触景生情更伤心了。

那天,二人光顾认父,误了趟,少赶了门槛,要下的饭食不多,天黑回到窑洞时肚里已空。饭篮里的半块窝头和几个小麻扣儿山药蛋连孩子也吃不饱。金凤饿着肚子躺在草窝里和孩子睡下。小景思不一会儿便呼呼入睡,睡得十分酣甜,金风却翻过来调过去睡不着,想着自己的遭遇,越想越伤心,想着想着竟不想活在人世了。她想死,但又丢不下自己可爱的孩子,她在孩子头前不知落下多少泪。她决定要死,走出去看见漆黑的野外,心里一阵恐慌,又返回去看看熟睡的孩子,在小脸上亲一亲,不忍心丢下他,真为难死了。她给他往严实盖了盖衣物,却又轻轻离开,怕他醒来。这样反复几次,最后还是横下一条心,把一件破衣撕成条子,拴在窑洞外的一棵弯腰树上,套进头,自缢而死了。

安景思一觉睡到天大亮,睁开眼娘不见了,喊了几声没人答应,就哭了起来。他又想,娘大概乘他没醒来早早到附近讨饭去,就不哭了,但他左等右等老不见娘回来,肚子也饥得不行了。紧尿得也快把水泡憋破了,便跑出去撒尿。尿完无意中抬头一看,突然看见树上吊着一个人,是一个女人,再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娘,脖子拉得细长,鼻眼流着血水,舌头吐在外头,直挺挺一动不动。小小的安景思 “娘娘” 地高声喊叫,不顾一切地扑过去,撕拽悬空着的娘的腿脚,他哭喊,撕拽,老半天没办法解救下高吊着的亲娘来。

村里的人们远远听见了景思的哭喊声,大伙跑前来一”见金风上了吊,都很吃惊,赶快动手把她从树上解救下来。但金风早已死去无法救了,人们都伤心地落泪。

安景思在众乡亲的帮助下,将娘的尸首养埋在石人旁。

金凤的父母亲崔员外夫妇得知后,外表上干净利落,因为他们以前就说过断绝父女关系的话,他们没法儿了。其实,他们老夫妇二人内心里更为痛苦。女儿的死已为他们种下一块心病,自打那天老两口就卧床不起,不多日也便死去。

仅仅七岁的安景思唯一的一个亲人没有了,他孤身一人,无依无靠,继续讨吃度日。

有一天,他去城东八里远的庄头村讨饭。村里有个姓邓的财主,名叫邓万户,家业很大,有房屋几十间,土地几百亩,还有一群红毛旦山羊。这几天正缺个小羊倌,看见这个小讨吃子便问:“小孩,你愿意不愿意放羊?保你吃穿,省得你讨饭哩!”

真是瞌睡来了个枕头,小景思正没个去处,想求还怕人家不要,何况这家财主自愿收留。他便满口答应道:“愿意,我愿意。” 从此他便成了邓财主家的牧羊童,每天给人家出去放羊。

村里的人们都叫他 “放羊孩子”,他年岁不大,忍饥受饿,长得又瘦又小,不被人们看在眼里。他是个孩子,爱玩儿可又没个玩的,到野外放羊,鞭子便是他的唯一玩物。他的鞭子不是今天断了鞭杆,便是明天没了鞭绳,特别费。邓万户为他拴不迭鞭子,经常数说他:“怎你这孩子不好好放羊尽坏鞭子?”

他说:“这鞭子不耐使嘛。”

邓万户找了根枣木鞭杆给了他,说:“这根耐使,你要多操心,别再弄断。”

不想,到天惠回来时邓万户拿过鞭子一看,坚硬的枣术鞭杆又给断成好几圪截,鞭绳也断了。邓万户这回生气地恶骂了他一顿,问他为啥折断,他说鞭杆太细,无意中便折断了。邓万户 “哼哼” 冷笑一声,说:“好,明天我给你找根粗的来!” 邓财主为了整治他,给他竟然拿来一根胳膊粗细的木橡,让他做鞭杆。料他拿都费劲,一天压也将他压坏。景思接过来,二话设说,喜喜欢欢拿上去了。谁想傍晚回来,木橡也给断成了两圪截,而且还挎回一只死羊。邓万户一见就生气,真想狠狠揍他一顿。他看财主神色不对,便抢先解释,喃喃说道;“老爷,这根也不行,太酥了,没用力甩就断。这羊,唉,也是……挨就死。”

邓财主看着这个瘦小的孩子,真是哭笑不得,实在信不来怎么搞着。索性第二天给他找铁匠打了根铁鞭杆,有小碗口那么粗,七八尺长。鞭绳拴上拉大车的粗套绳。这是邓财主对他的再次惩罚,压不死你才有鬼,叫你再给我那么费!这天到了天黑,邓财主和家人们老早等在门口,专门看看他是否将鞭子又如何。景思赶着羊群不紧不慢回来了,手中却没了鞭子。邓财主喝问:“你的鞭子哪里去了,又断了?” 他说:“没断,天气冷我紧腰了。” 说着撩起袄底襟解下来。铁鞭杆成了圆圈样,他说着轻轻一捋,又直挺如初了。众人看得目瞪口呆。从此,邓财主服他有力,众人也不敢小瞧。

灵丘西南百余里的地方有一-座山,两峰对峙,耸入云霄,铁人们都叫 “铁橛山”。至今那山头上有一根铁柱深深插着,传说那是他插的一根鞭杆。《灵丘县志》上也有这样的记载:“上植柱一,粗如碗,高约二尺余,动摇不可批……夏天,如果有云雾覆在其上,就要下雨。民谚常说:“铁橛戴帽,必定天涝。

景思从此有了服手的羊鞭。出去放羊消闲时便在山坡尽情玩要他的鞭子,他把长棒槌石头挽在鞭梢上,留个活口,用力一甩,石头打着滚 “嗡嗡” 地响着落去老远老远的地方,这叫 “甩嗡嗡石”。他那时甩的嗡喻石很多。到现在城东去固城村的道旁还存有一块,足有几百斤重。据说那是他站在北面的猫儿山上朝南面甩到巍山梁上又碰回来落下的。

他出去放羊,地里跑来跑去,靴子里常常灌入些泥土,多了时就脱下抖一抖,每次抖出的土都象一座小山。现在孙庄村北有两堆,三山村与大洲村之间有两三维,传说那是他当时样下的,虽经千百年的风雨冲刷,仍象一座小山,当地人们都叫它 “脱院 土”。

四、铁龙山遇仙学武,大涧村逢虎当猫

安景思放羊,今东明西,后天南北,走遍了附近的山坡草地。有一天他赶着羊群去铁龙山 (又名龙泉山) 放牧。山坡广阔,野草茂密,又没有耕地,把羊赶上去他就很少操心了。山上有一片一片的野林。安景思坐在高处树荫下一块大青板石上,老远儿嘹望着自己的羊群。坐着坐着他感到有点眼明,打起盹来。迷糊了不大一阵,朦朦胧胧听见有人叫喊:“喂,小孩,你的羊跑了!”

他被猛然惊醒,心跳慌慌。他知道作为一个放羊的应有的责任,丢了羊财主不让,跑远吃了别人的庄稼也是没理的事。所以赶快抬起头来一五一十地点数羊数儿,看跑了多少,好去追寻,没觉跟前站了一位老和尚,头光光的,身披袈裟,脚登云鞋,见他慌乱的样子就笑着说:“不要怕,没有跑。”

“那你为啥叫唤吓唬人?”

“嘻嘻,我和你要哩。”

“谁怠和你耍!” 安景思歪头斜眼,举起铁鞭杆照和尚的光头就蔽了一下。老和尚的头看来比铁硬,换了一棍也不在手,不仅设打起疙瘠,皮破出血,连一丝痛疼的感党似乎也没有。和尚对他的不礼貌也没有表示不满,仍然笑嘻嘻地说:“小孩,你的劲太小,没有功,打上去我试着连弃痒也没擦。”

“和尚师傅,你觉得不痛?” 安景思以为和尚在佯装头硬。

“不疼。”

“不疼我再打你。”

“打呢,任你打三天六后响都行。”

和尚动不动站那儿,任他击打。打了半大天,那和尚还和没挨打一样。而安景思则累得大汗淋漓,手虎口也震破,出血生疼。安景思这下服了,“通!” 一声跄倒,双手举起铁鞭杆过头说:“求教师傅。”

那和尚扶起他说:“小孩,你若愿学武艺我就教你吧。”

自从那天起,安景思天天来这里一边放羊一边跟和尚学练武功,刀枪剑戟矛棍杵挝斧锤等轮番练习,样样精通。日久天长,他的功夫也就深了。

有一天,安景思在大涧村东一带放羊,他闲得躺在一块大石头上打起瞌睡。一只斑纹黑虎从沟里窜出来,扑进羊群吃羊,已经咬死一只,其它的羊受惊乱跑,其中有一只从他身边跑过,将他惊醒。他揉揉眼窝,睁开惺忪的双目定睛一看:“哈哈,哪里来的一只脓眼小猫,竟敢吃我的羊!” 他跳将起来,甩下身上的羊皮袄,赤手空拳扑过去就捉拿那虎。那老虎见有人打它,松开羊,翻身朝对面的来人就是猛猛一扑,长尾扫着地。安景思闪了闪身子,那虎扑空了,闪了个滚儿在地上。啸叫一声就往起爬。没等那虎爬起来,景思赶上前去双手抓住脖颈,骑到虎背上,劈头擂拳,两肋踢脚。那虎疼得挣扎起来,放开四足就逃跑,背上驮着安景思,就象笨驴驮了只敏捷的毛猴儿,任你怎么跑也甩不下他来,没跑多远就被他打死了。

却说那天晋王李克用领兵路过灵丘峪飞虎山。当时,天气晴朗,他们在山上围猎练兵,正布开围场,忽然刮起一阵狂风,飞砂走石,雾遮天日。晋王问大将周德威何故。德威说:“恐怕此处有老虎出没。” 晋王又问为啥,周德威说:“云从龙而风从虎,龙吟则雾起,虎啸则风生。” 话音未落只见山坡草丛中跳出一只大白兔,个儿有羊那么大,而且头上还长有三寸长的特角,李克用觉得奇异,就纵骑急追,想抓活的故不放箭,白兔狠命逃跑,李克用穷追不舍。追赶没多远,忽然眼前跑出一只吊睛白额的斑纹虎来,论个儿大得象一头牛,在草丛中咆哮吼叫。众兵将看见,吓得神魂几乎不在,那虎向李克用扑来,李克用猝不及时,宝剑还没抽出,猛倪已张开血盆大口蹿到身前,情势十分危险。可是,那光汉有吃李克用,后来转身扑向不远的羊群。

那倪佩进羊罪吃..样作打死。原来,此事骨王和他的将上们完全看在眼里,看得拥呆了,而且被羊信的勇猛有力所感动。现在老虎躺在那里,他们才不怎么害怕了,才敢解面。众格士打说不敢,倒敢欺负羊馆。他们走过来,隔着一道十多女宽的大深沟,诈晚安景思,叫喊道:“哎,那羊倌,你看见一只虎没?”

“没,只见了一只脓眼小猫,叫我打死了。”

好大的眼光,明明是一只老虎他倒看成一。只小猫儿。众将兵无不称赞羊倌的胆大。他们又对羊倌哼三喝四起来。

“咳,你这羊倌。那是我家大王的一只家虎,随来游猎,你为何打死?”

“既是家虎,谁叫它咬死俺的家羊?”

“不行,你赔我的虎”

“你们先赔俺的羊”

“……”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晋王说,不要赔了,叫他把死虎还给我们算了。士兵传令:“那羊信,听见没有,大王说了,叫你把死虎还给我们就行了!”

安景思说:“好吧,你们要快呢要慢呢?”

“何为快,何为慢?”

“要快,我给你们扔过去,要慢,我给你们背着绕道送过去。”

“那你就扔过来吧!”

安景思提起那只虎的一条后腿,只轻轻一撇,“嗖————” 地一响,撇过沟那面去了。

这道沟叫黑涧沟,撇虎的那一段从此人们把它叫成 “撇虎涧” 了。沟对面的那片平地,因为落下过安景思撇过去的虎,当地人们又叫成 “落虎台”。顺着撤虎涧往里去,有处土崖洞,人们传说那是 “老虎窝”。

五、晋王喜收飞虎将,羊倌娶妇财东女

羊倌把那只死虎扔过去,众兵将见虎飞一样过来落地,吓得跑开十多步,还怕咬呢!过了一阵才慢慢围拢前去。晋王随后过去,一看,哈,好家伙,头有斗盆大,腿有碗口粗,腰滚滚浑圆,身上厚厚的黧色绒毛。晋王心中估计,至少重有五六百斤了。他命令众兵将们试着往起拿一拿,拿得动者重奖,可三千人中没有一个能提起拿动的。晋王对羊信的力大万分钦佩。于是,便派人过沟那面将羊信叫过来,并对他说是晋王要见他。羊倌见了晋王拜伏在地。

晋王问他:“你叫什么名字,谁是你的爹娘?”

羊倌回答说:“俺叫安景思,一生有母无父。”

晋王奇怪,又问道:“人禀天地阴阳二气而生,哪有有母而无父之理?”

羊倌将他的身世全部对晋王讲说了一番。晋王听了才知道他是个苦孩子,很同情他,又看到他力气那么大,就问:“你的武艺如何?”

他说:“实在不敢瞒老爷,俺曾在铁龙山得遇一和尚,传授俺三卷六甲兵书,练习十八般武艺,就是没个用处。”

晋王说:“既然你有这等武艺,千吗要放羊呢?不如跟我走,当兵打仗去。”

羊倌说:“老爷如果领我,行,我就去。”

两人说妥后,晋王打发人去村里把财主邓万户叫了来,说:“你认得此人吗?” 邓万户躬身笑着说:“认得,他是我家放羊的。” 晋王吓唬道:“你敢欺人,此乃吾世子也,只因年荒国乱,丢在山中,一直难以寻见,今日追寻至此才幸得相遇,我要领走他。” 邓万户被这么多兵将围着,早就害怕,别说领走羊倌,即使连自己带走,其至打死也无法,只好随人领去,非且表示完全同意。晋王接着说:“这孩子在你家多少年,我也感谢你的恩养之功,给你留下些金银绸级表示谢意吧。” 邓万户急忙谢绝说:小民家里有钱财,怎敢张大王的呢,大王领他走就是了。”

晋王就要领着走,邓万户忽然上前拦住,说:“还有一件事想察告大王,几年来我看见景思力大骁勇,量必成器,曾把小女瑞云许配给他了,敢向大王是否让她同去?” “可以连她领上。” 晋玉允许了,不一会儿邓万户回村将女儿邓瑞云送出来。安景思放了近十年羊,这年已十七岁。

原来头天的黑夜,晋王在帐中看兵书,忽觉神思昏迷,伏儿而卧,梦见一只猛虎,两肋闻长着翅膀,闯开门飞进来。晋王害怕,拔出剑就砍,没有砍住,反被虎一爪扑翻在地。他的左臂折断了,晋王吓了一身冷汗醒来。心里说:“此梦不祥也。明天作战又不知要损失我的哪员大将。” 天明,晋王请周德威圆梦,占卜凶吉。周说:“此大吉之兆,主公将收获一员上将。”

晋玉得安景思,高兴地说:“果应如斯也!”

当天将死虎拾回去,剥皮吃肉,又打了几坛好酒,大伙喜喜欢欢吃喝了一顿。以后晋王叫人将虎头皮做为头盔,身上的皮做成长袍,脚上的皮缝了靴子。又令铁匠打造毕燕挝、狻猊铠甲,赐给安景思全身披挂。安景思被武装起来,晋王很欣赏,问他说:“你会骑马吗?” 安景思说:“不会,不过我可以试试。晋王选来儿匹好马,安最思还没嘴,只上手一按,那马就被压倒 m 连按倒好儿匹。晋王又将几十年来得到的最好的一匹名叫 “千里深” 的骏马牵过来让他骑,他仍将马一按,那马就倒了。晋王犯了愁,该给他弱什么呢?忽然想起来,后名有一匹马最烈性,没人敢骗,用两条铁绳拴者,四蹄上着绊。要不让他试骑骑。于是领安景思到后营去看,那马见了朝他大吼、扑跳起来好象见了故主一样欢喜、亲热。安景思也不害怕,上前解开铁绳,抓住马鬃,翻身跨上马背。那马驮着他,逢沟跳沟,逢崖上崖,漫山乱跑。跑得一下没了影儿。晋王看也看不见,等也不回来,就担了心,深怕将景思持死。晋王神情很是不安。不大一会儿,只见安景思骑着马飞一样返回来。到晋王跟前,那马不跑了,站住嘴气,累出满身大汗。安景思跳下马也站到晋王跟前。晋王见安景思安全回来,高兴地问:“这个马中用不中用?” 安景思说:“有点腰软,不过,将就着骑吧。”

晋王得了如此一员好将,心中大喜,说:“我已经有了十二个太保,今天认你为义子,封为十三太保,改名李存孝,称号飞虎大将军。

安景思从命,从此叫成李存孝了。他立地即了三个头,认了义父,以后以父王称呼。

那天晚上,晋王给李存孝和邓瑞云办了喜事,二人成亲,众兵将贺喜,大摆宴席。

六、晋王试箭封爵,存孝夺冠挂印

晋王见存孝如此力大,良将难求,十分喜欢,封他为十三太保,称号飞虎大将军,又给了他两员副将,兵马三千,让他克日起程,领兵打仗。

李存孝谢过晋王说:“蒙父王视为至亲,儿乞为先锋。”

晋王又取出先锋印给他。

这时有一位将军近前对晋王说:“不能这样!你部下有五百家将,十二位太保,李存孝刚来,此印给他挂上,恐怕别人会有意见,说你喜新厌旧,办事不公。”

晋王一听言之有理,便问:“你说该怎办?”

这位将军说:“我倒有个办法,不知是否可行。响把大伙与李存孝都叫到营前,让他们比箭,分其胜负,谁能三箭都中红心,就给谁挂先锋印。这样,谁得了众人也说不来什么闲话。

晋王同意,说:“行,好办法。”

那天,晋王头戴冲天冠,身穿兖龙袍,玉带珠雁,端座背阶正中,诸将站立两侧。晋王宣布说:“今天咱们比箭定先饰,连中三前为胜,胜者赏赐锦袍一身,给挂先饰大印,败者不得。” 说罢,将红锦战袍高高挂在一根通天杆上,那战袍鲜红夺目,死光闪射,谁不想得到呢?又在百步以外立起储靶。众将分为两队。十三位太保都穿一身红衣,五百名家将都穿一身绿衣。各带弓箭,跨鞍立马,听候指挥。

晋王下令:“诸将先射!”

其中有一个太保,名叫康君立,排行十一,号称青龙杀手。此人武艺高强性急好胜,在所有太保中,他已是最有威信的人,本人也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本来晋王令诸将先射,他却自动抢先跑出来,骑在马上转了三个圈儿,然后揩上箭,拉满弓,吃溜溜放了一箭。这支箭很无力,没到箭靶跟前半道就落了地。晋王对他的违令抢先本就愤恨,又见射出软弱的一箭,大怒:“看那样子,推出斩首!”

将军周德威急忙跪下求情:“未出军先斩家将,恐怕与军不利,先记过与他,让其以后将功赎罪吧。” 晋王稍微息怒,让了一步说:“不斩也不能饶过,拉下去重打四十皮鞭。” 当时打得这位太保满面羞惭。

接着继续比试,只见穿绿衣的队中闪出一将,这人是先骑马到箭靶前看了一遍,返回后才放箭的。这一箭射得好,正中了红心。比赛场上一下金鼓齐鸣,轰动起来。这人高兴得大叫:“快取袍取印给我!”

晋王制止说:“且慢,只中一箭就当此职不行,说的是连中三箭才行。”

穿红衣的队中又飞马出来一人,他是十二太保李存信。存信本姓张名污落回鹘部人,家居云州,常往来于边塞之契丹、突厥、达靼等族地。其性格狡黠多诈,心胸狭窄,初为国昌的亲信,后从克用,收为义子赐姓名。他善溜须拍马忖度人意,得克用欢心。他看见存孝刚来,本在已下,但晋玉和刘夫人非常器重,他心里就不是滋味。他处处想压住存孝,怕存孝胜过了他。李存信会四夷语言,识六春书文,从小最善骑射,他满有把握地连放三箭,可是不随他愿的是只有一前中了红心。他强要着说:“我也中了一箭,当然不应得红锦战袍,可是该将帅印给我。”

晋王怨他要印,说;“我有言在先,你为何犯令?”

存信不敢再讲什么了,只好规规矩矩站到一边去。

这时大太保李嗣源站出来逞能了:“看你们二人都只中了一箭,看我连射三箭来!” 他也照样连射三箭,结果他中了两箭,比别人多了一箭,他得意地说:“我中了两箭,还是翻身朝后射的,很不容易呀,应该得袍和印。”

晋王还未说出可否,李存孝急了,一下飞马出来,强压着大太保说:“你中两箭不足为奇,看我三箭三中!” 说着李存孝驱马先到将台前,行礼请令,然后到界口,学着大太保的射法扭回身来射。李存孝猿臂善射,铁龙山学艺时练就拉重弓射强弩。其功,在百步内射绣花针百发百中。只见他拉弓搭箭 “吱儿吱儿吱儿” 连出三箭,一条线似的插在红心上。好啊!顿时场上沸腾起来,金鼓晨天,众人齐声喝彩。

这时李存孝说:“我三箭都中,先锋定了。请再看我单箭取袍。” 他说着又把箭搭起,朝高挂在杆上的战袍射去,只听 “格吧” 一声响,射断随风摇动的杆头,锦袍飘飘然落下。李存孝飞马过去,没等锦袍落地,半空中接在手,披在身上。然后回马营前,到晋王面前叩拜。

晋王喜形于色,当众赐印并命存孝为先锋。

众兵将设宴庆贺。

从此以后,李存孝名正言顺,跟着晋王率兵打仗了。

七、存孝生擒孟绝海,朱温打赌输玉带

一天,晋王李克用正在雅馆楼喝酒,忽报敌兵大将孟绝海引兵到来,晋王正在酒酣兴奋之中,随便戏言说:“存孝,去把他活捉过来,我要问他有几个头敢来叫战!”

站在一边的汴梁节度使朱温,看见存孝身不满七尺,骨瘦如柴,鄙视地说:一个病汉岩能活捉孟绝海,臣敢与他打赌。”朱温知道孟绝海的历害,料他擒不回来。

晋王问:“要赌什么?”

朱温说:“他如果活捉拿来,我情愿把玉带输给他。”

存孝说:“儿若拿不得,就把自己的头制给他。”

晋王说:“你二人要赌恐怕还得请个保人。”

于是各请了保官。说罢,存孝下楼披挂上马就要出阵。大太保李嗣源看见了,恐他一个人出战危险,让他带支兵去。他说:“父王钧旨,我敢有违?

存孝单骑到了阵前,大喝:“来将速降,免污我刀剑!”

孟绝海听了大怒,正想出战。这时左肋下先闪出一员副将。李存孝问:“你是何人?” 他说:“爷爷是孟绝海……存孝撇开枪,扑前去一把抓住他,象提了只小鸡-样回来见晋王:“儿拿得孟绝海来了!” 来去不大一会儿,真够神速,众人正惊异间,假孟绝海叫唤起来:“我不是孟绝海,是彭白虎。” 晋王怒了:“为父叫你拿孟绝海,你为何拿来彭白虎?” 李存孝这才知道捉拿错了,便解释说:儿不识盂绝海面貌,他说他是孟绝海嘛。” 彭白虎战战兢兢地说:“大王,小人没说是,我说我是孟绝海的部,只说出个孟字时,不知怎么就被他捉拿过来了。” 晋王觉得事情很可笑,批评存孝道:“唉,你这个急猴儿贼!再重去吧,限你午时拿到。”

这一次跟了个认识的人同去做眼。到了阵前孟绝海没出,又先出来一员小将,这无名小将哪里是李存孝的对手,没儿下就被存孝打死。出来一个打一个,连住打死十多人。孟绝海看见气愤极了,这才绰刀,上马。但见他金盔、金甲、红袍,骑的千里追风马,拿的三停偃月刀。俨然是一员彪形大将。做眼的人悄声对李存孝指点着说:“这个人便是孟绝海。”

孟绝海高声叫问:“来将何人?”

“吾乃飞虎将军李存孝也。你是孟绝海吗?”

“正是你爷!”

李存孝大喝一声:“孟贼往那里去!” 孟绝海大怒,两手抡刀就砍。二人只打了几个回合,就被存孝避开刀一把抓过马来,那样子就象提小孩似的轻轻担在马上。午时三刻捉拿回来。存孝又报晋王:“儿拿回孟绝海来了!” 晋王等人上前一看,是个半死不活的,便问:“叫你拿活的来,你怎么拿回个半死的?” 存孝回答道:“当时抓住他时是活着的,他要挣下马去,儿只用手轻轻一夹就不知夹伤他何处,他就不大动弹了。” 晋王当下让人验伤,把袍甲打开一看,肋条都断了,唉,这还说什么呢!

朱温输了,只得把玉带交给存孝,然而到真给时他又舍不得,央求存孝说:“这带是僖宗皇上给我的,输给你我今后有何脸见朝廷?给你些金银宝贝好了,行吗?

李存孝倒没说什么,可晋王和在场的人都不赞同,保人只好出保,从朱温手中夺出玉带来交给存孝。朱温羞愧满面。

八、天王巧定犯将计,存孝追杀邓天王

梁人葛从周领兵四十八万在黄河西岸安营。晋王领兵四十五万在东岸扎寨。两军隔河相峙。

一天,晋王欲过河交战,他令大太保李嗣源领兵一万过河在葛从周南首安营,又令十三太保李存孝领兵一万在北首安营,两个轮流出战,夹攻葛从周。

阵势布开后,葛从周得知军情,大惊失色,马上招集部下研究对策。大将邓天王说:“末将有一计可成功。” 葛从周问:“是何计?” 邓天王说:“犯将计,借刀杀人。” 从周又问:“如何借法?” 邓天王如此这般讲说出来。葛从周一听点头称妙。

黑夜三更时分,乘天色黑暗,邓天王假装李存孝,嘴里自报 “我是李存孝,父王用人不当,有功不赏,我今反了!” 高喊:“我是李存孝,父王用人不当,他喊叫着杀进大太保的军营。大太保李開源及他的士兵们,一听李存孝杀来,吓得都不敢应战。结果让邓天王杀了个落花流水,杀得营中兵将死的死,亡的亡,没死亡的也都驾船跑过河东去了。

大太保哭着回去见晋王,秉告说李存孝反了,整整杀了一夜。晋王忙问:“怎么反的?” 他说:“黑影下只见虎磕盔,虎皮袍、狻猊铠甲、毕燕挝,一边杀一边……晋王听了大怒,下令马上派人去捉拿存孝问罪。没等人去抓他却来到了晋王面前。晋王问李存孝:“你可知罪?” 李存孝还闷在葫芦里,问得他莫名其妙,他以为晋王嫌他来迟了,稀里糊涂地回答说:“儿知罪。” 晋王令刀斧手说:“推出去斩了!

这时内衙副将周德威跪下求情了:“大王何不问个明白再斩?”

晋王听了,暂时住手,才问李存孝为何反,李存孝惊讶地说:“儿并无此举动,这话是谁讲的来?”

经过调查了解才弄明白。好险呀,差点杀死李存孝,中了邓天王的犯将计。

李存孝是个火性子,咬牙切齿,顿时恨渣了邓天王,对晋王说:“儿去拿得邓天王来,报此一仇!” 晋王说:“可以去抓此贼。” 于是李存孝领兵一万直奔而去索战。葛从周立在军中问部下:“谁敢出马?” 有一个叫耿彪的报名:“小将愿出马对阵。”

两军交锋没战几下,被存孝捉过马来,一手攥着脖子,一手拿住左腿,按在马背上撅成二圪截。存孝又去索战。葛从周大惊,又问:“谁敢再去对阵?” 这时张龙与李虎异口同声说:“本将愿往。” 结果交锋没几下,他俩也被打死。

这时葛从周正在发愁,营中又闪出一将名叫张权,说:“我有一个缓兵计,可写一信差人送给李存孝,叫他先停兵三日不战,第四日再战,咱们乘此三日布上七十二座连珠阵,把他引到中间,轮流挑战,定能捉住他,然后将他碎尸万段,以解心头之恨。” 从周高兴地竖起大拇指说:“此计可成大功!” 于是写了书信送了出去。

存孝接到敌营的信斯开一看,哈哈大笑着说:“有本事不在三天两日,可以可以。” 接着存孝又问送信的:“你们营中有多少兵将?” 送信的回答说:“将有四百兵有四十万。” 存孝藐视地说:“回去告诉葛从周,就说这些不够我杀,叫他再领四十万来。

从周在三日内布下长蛇阵,料存孝只勇不识阵法,擒他必定。

到了第四天,李存孝不慌不忙到阵前观望,只见刀枪戈载参差有致,旗幡金鼓整齐划一,犹如铁桶一般。谁知存孝阵法更通,一下就看透了,这溜长蛇阵,又叫 “兔守三穴阵”。居中为蛇头,南为蛇腰,北为蛇尾。若先击头则腰尾应,先击腰则头尾应,先击尾则头腰应,要破此阵,必须三处同击才能破得。众将在李存孝指挥下,分兵三股,同时出击,结果又杀得从周军马落花流水,连定计人张权也给打死了。

一连杀了多少天却没见仇人邓天王。原来邓天王早跑后营管粮草去了。李存孝追寻到后营,专门找邓天王索战。有人报与邓天王说:“存孝寻至门上索战哩,将军何如?” 邓天王一听很害怕,强装镇静说:“为人生死,自有天数。” 不得已绰戟上马来到阵前,他头戴一顶紫金冠,身披一身黄金甲,弯一张皂雕弓,插几支狼牙箭,骑一匹黄骏马,使一把两丈长的方天载。李存孝高叫问:“来将莫非是假装我劫俺大哥营寨的吗?” “是。” “请下马受死!” “好个大胆泼贼!” 一个高举毕燕挝打下,一个直挺方天载就刺,好一场撕杀。邓天王终于战不过存孝,被活活捉住,带到营中。

“存孝饶命、饶命!” 邓天王跪倒央求。

“你这大汉为何怕死?” 李存孝耻辱他。

“我家有八十岁老母,未曾孝敬。” 邓天王哭啼着说。

“好!” 李存孝听他是孝子,怜惜老母,就宽恕道:“我今饶你性命。

邓天王感谢不尽,拜辞了存孝,回家为民了。

九、朱全忠奏表攻晋,李存孝猛杀诸军

唐僖宗死后,皇太弟昭宗即位赦天下,改元为龙纪。加封朱全忠 (朱温) 兼中书令,进爵为东平都王。全忠的军势更大了,于是就想起兵反晋。朱温混号朱阿三,乃地痞无赖,长年以偷盗为生,他随从黄巢起兵,官拜大将军,但又背巢投唐,唐帝希望他忠心保唐,赐名全忠。此人反复无常,居心叵测。然而,朱全忠认为李克用这个人又最为恶毒凶残,早就想除此一大害。李克用的老婆沈梦仙弃暗投明改嫁了朱全忠。李克用认为是朱全忠拐骗去的,二人有霸妻之恨。沈梦仙长得极为漂亮,朱全忠娶上以后说:“我最大的幸福是娶上你。” 沈梦仙说:“我最大的担心是怕过几年你喜新厌旧。” 朱全忠说:“不会的。” 夫人喜在心上说:“但愿如此。” 朱全忠与夫人相恩相爱,李克用一直心上不服,他想把朱全忠杀死,夺回夫人,可是因为两军势力相敌不是 一件易事,一直未能如愿。

朱温久欲篡唐室天下,现在位极人臣,已形成挾天子以令诸候的局面,但诸候中最惧克用,蓄意谋害。朱全忠连奏三表与唐昭宗。昭宗召集众臣商议。一部分人说不可,克用是有功之人,一部分人说克用的有功不过一时一事。宰相张凌说:“李克用作恶多端万民所恨,除了他才能天下太平。今幸得全忠申请诛讨,此乃千载良机,万不可失,愿陛下给我军权,臣率数万之众,一日就可以平定!” 另一宰相孔伟也帮腔:“张俊所言乃万世之利也,请陛下俯从张浚之议!” 在两个宰相提议之下,无奈何,昭宗只好同意发兵讨伐李克用。

张俊对李克用也有私怨。过去李克用屯军河中,张浚为都统判官,李克用就鄙视其人。张浚当了宰相后,李克用又给他在皇上面前说过好多坏话。因此,张俊就恨死李克用。

唐昭宗你来设之议,下诏削夺李克用的官爵,任命张波为河东行营都招讨制登宣慰使,京兆尹、孙揆为副使,朱全忠为南而招讨使,李匡威为北面招讨使,声势浩大,讨伐李克用去了。

刚去晋州就有人急报:“李克用的养子李存孝围潞州甚急,望宣慰使火速遣将率兵驰授。” 张俊闻报,即派副将孙揆赴救,孙揆自恃官大兵多,根本没把存孝放在心上,大摇大摆地簇拥而行。孙揆在马背上扬声道:“我的将士们听着,若遇见沙陀李存孝时,你们都齐声喊话,嗳,李存孝听着,今张相公 (张浚) 围太原,葛从周入潞府,不几天你们沙陀兵就无穴躲藏了,李存孝何处求生?”

孙揆心花怒放,得意洋洋挥军快行。半路上丛林里一阵鼓晌,一彪沙陀鸦子军突然冲出。为首的是一员小将,跨着战马,身披重铠,手舞铁挝,象一只猛虎一样横扑过来。孙揆的将士们一边应敌一边按他教的话高喊。李存孝听到气炸了肺,说:“孙揆那里走,俺李存孝从洞穴里出来了!” 孙揆大惊,急忙拔剑。李存孝早已扑近他身边,用手一揪他的腰带,就象老鹰抓小鸡一样提将起来,向地上一掼,喝声:“捆了!” 几个鸦子军壮士涌上来活捉而去。孙揆的卫兵亲将欲上前来抢,早被李存孝两三下打得纷纷倒下。李存孝把孙揆解送李克用。

朱全忠领任南面招讨使,驻守泽州,也向李克用进兵。守将邓季筠是朱全忠手下的著名勇将。他听人说李存孝勇猛,心里很不服气,专门指名要存学出战。“狗杂种李存孝昕着,邓爷爷来也,快快出来受缚!” 李存孝知道自己的身世,有母无父,当下听见有人叫他 “狗杂种”,不禁大怒,他飞马奔出,箭一般冲至邓季筠马前,举挝便打。邓季筠举刀招架。只听 “哨” 的一声,刀杆碰着铁挝,折为两段。邓季筠叫声 “好历害” 正要转身逃避,早被存孝猿臂抓住,提起来反手一摔,便把邓季筠摔出一丈多远。几个飞虎兵上前横拖直拽,又把邓季筠给挟回后营去了。

再说那北面招讨使李匡威进攻蔚州,只被李克用的大太保李嗣源就击退了。李嗣源虽不及存孝那么勇猛,但勇敢沉着,也能常打胜仗。

官架子十足耀武扬成的宜慰使张凌,虽然听见诸军败退,不死心,竞亲串一支军马出阴地关,作孤注一一掷。李克用又派本存孝屯兵赵城迎战,张俊派人夜袭存孝,存孝粗中有细,搞了不 “空营计”,又把张军杀得很残败。

经过一战再战,张波的五万军兵如今只剩下一万余人,只得闭城自守,任你百般辱骂,不敢再派兵出战。他想致书存孝停兵又放不下宣慰使的架子,期待朱全忠来救援,谁知朱全忠也不敢出头了。正愁没法,还是存孝敬重朝廷,他号令军士说:“张浚是宰相,俘之无益,更不要加害。” 于是故意退兵五十里,放张俊澹回长安了。

十、存孝得封勇南候,南公大战王彦章

李存孝跟着晋王打仗,一直所向无敌,屡建奇功。长安城里兵慌马乱,皇帝到西祁州避难,日夜焦思,不知哪一天能复故都。每提起这事就唏嘘泪下。一天,晋王差人前往接驾还朝。皇帝大喜,问道:“军中何人居功第一?” 那人说:“晋王部下有十三个太保,五百家将,唯第十三太保李存孝最英勇无敌,军功第一。晋王令他同来保驾,现在午门外候旨。” 皇帝说:“既他已来就宣他见朕。” 于是把存孝叫了进去。皇帝一看存孝的身架,矮小瘦弱,不信地说:“这等人怎能建此功绩?”

在还朝的路上,一支人马拦住去路,大喊大叫杀,上前来。皇帝吓作一团。李存孝说:“皇帝莫怕。” 只见他跳出来,举起毕燕挝,前刺后挑左遮右拦上下翻腾如較龙戏水,一刺一个,一连刺死二十八个。其余的都吓跑了。皇帝亲眼看见李存孝果然勇猛无敌,便把他叫前来说:“朕今车驾复转长安,怜卿劳苦,封卿为大唐护国勇南公之职。” 李存孝叩头谢恩。

李存孝领兵巡视今河北一带。为邢洛磁节度使。

当时,唐河上游有个武艺高强的王彦章,今沙润村人。相传他是蛤蟆精转世。此人身高一丈,使一杆丈八长枪,人们都叫他 “王铁枪。” 王彦章也非等闲之辈,他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手持铁枪驰突奋击,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军中号 “王铁枪” 的枪重百斤,亲兵没人能举得起来。梁晋交恶以后,说起晋军之威,存孝之勇,多数兵将为之变色,唯彦章不怕。并说:“鸦儿军皆斗鸡小儿,有什么可怕的!” “李存孝放羊娃,有什么能为值得大惊小怪!” 有一次王彦章和李存孝在门头峪狗涧滩相遇了。这儿是一道水峪,对会水性的蛤蟆精王彦章非常有利。只见他聚二十多人,驾一只小船挡住去路。说:“人人都说李存孝勇猛非常,我今倒要会他一会。”

小卒向李存孝报告:“前面有一群猛汉挡路!”

李存孝走向前去,问:“你是何人,敢挡我路?”

王彦章立在船上,趾高气扬地说:“我乃浑铁枪无敌大王王彦章。你是何人?快留下买路钱放你过去!

”李存孝也骄傲地说:“我乃勇南公李存孝,有谁不知!”

王彦章轻视地哈哈一笑:“我听说你勇猛无敌,半天虚名在外,原来只不过如此一小汉耳!

王彦章头戴金盔身披重铠,手执长枪,双目炯炯,英气勃勃,身材高大,面现蓝色。李存孝瞧不起王彦章,虽见他挺着铁枪威风凛凛站在那儿,却戏问:“你那铁枪有多重?” “一百二十斤。” “咳咳,才一百二算啥,那还值得给你买路钱!” 王彦章大怒,举起铁枪就向李存孝打来,李存孝拾胳膊只轻轻一架,王彦章的铁枪便架弯弓了,李存孝的胳膊却没显什么。王彦章举着弯了的铁枪继续来打,李存孝一下攥住铁枪的一头。王彦章还抓着另一头,使出全身力气扭动半天也拉不出来。那样子就象蜻蜓摇石柱一样。李存孝用手一拖,把王彦章连人带枪拉上岸来。李存孝夺过铁枪在手里一扭就拧成麻花样儿,接着又使劲往直一持,麻花又变直了,丈八的铁枪变成两丈,拉长出二尺。王彦章吓呆了,跪在那儿等死。李存孝原想打死他,可后来一想是个同乡人,再说他没啥本事,打死他不值得,并不能显示自己高强。于是就留他一命。学存孝用铁枪一挑,把王彦章挑出一百多步远,跌进河水中。王彦章识水性,不怕淹,潜水逃去老远,半天没路露头。

李存孝走后,王彦章战战兢兢才从河中爬上来,可怜巴田放声大哭:“我是死里逃生的人了。从今后,只要李存孝在世一天,我就不敢出面。” 哭罢,对众人说:“咱们散伙耙。”

自此,王彦章隐姓埋名了。

十一、晋王许女杀朱温,公主偏爱李存孝

李晋王和朱温由于争妻成了死对头。有一天,朱温和妻子沈梦仙去山神庙里降香还愿,这事早被晋王的部下知道,报与晋王说:“朱温六月庙会要领夫人降香,此乃擒他良机,望王爷决策。” 李晋王派兵三千,个个换成老百姓的衣服,假装闲散人员,混杂在人群中埋伏下来。朱温虽说有计谋,警惕很高,在此事上却有点疏忽大意,只领了少数侍卫人员便启程了。当他烧罢香出庙观景赏花的时候,突然被人包围,只几下就被化装成乞丐的太保李存直,李存龙、李存虎等人抓了去。

晋王对朱温说:“此次请将军来不为别的,只有一事相求。” 朱温怒,反问:“什么事?” 晋王说:“请你把夫人留下。” 朱温说:“那你让夫人决定,怎么办都可以。” 于是,晋王又到另一间房子里对夫人沈梦仙说:“夫人,自从朱温贼把” 你抢去,多少日子让你受苦了,今天我要将他杀死以报仇怨。沈梦仙说:“你把他放了吧,我可以和你复婚。” 晋王一听局兴了,便随了夫人,把朱温放走了。朱温走后沈梦仙留下,晋王把屋子打扫整理了一番,就象新结婚一样,应摆设的都摆设行楚。他的公主云萝小姐进来,一看父亲的迎亲摆设就生气。这姑娘平素娇惯得很,要起性子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屋子里的摆设推倒的推倒,打碎的打碎,折腾得不成样子。晋王看见非常生气,斥骂;“云少,为什么如此无礼?” 公主撒娇地说:“谁叫你留那个赖女人!” 晋王严肃地说:“这事你别管!” 公主娇气地说:“就要管,就要管!” 晋王嫌她不听话,搅了他的美事,狠狠打了间女一个耳光,把公主打倒。公主拔起脚就跑出去,回头对父亲说:“今世你就别再见女儿了!” 十二太保李存直要往回追寻公主,晋王不让,说:“她的火气发过以后自动会回来的。” 晋王又回到夫人面前赔札:“女儿娇惯,把屋子抄了,请夫人见谅。” 沈梦仙说:“抄得对,我就不打算在你这儿留下。” 晋玉说:“那你有诺言在先呀 1” 沈梦仙说:“你还不懂,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我当时是为救丈夫才暂时留下的,你上当了,但我根本没想过履行诺言。” 晋王死皮赖脸硬要缠住夫人同寝。沈梦仙不从,拒绝说:“我已不是你的夫人,烈女不伺二夫。” 晋王动怒了拔出剑来晃了晃吓唬道:“我要杀死你!” 沈梦仙不慌不忙地说:“那就随你的便好了。” 晋王气得胡子一爹,咬呀嘿嘿冷笑道:“你想死?哼,我还不会杀你,也不忍心杀你,但我要杀死朱温!”

晋王把家将太保们叫前来说:“谁能杀掉朱温,我愿将女儿相许。”

太保们一下骚动了,平时他们一伙年轻人都对公主非常眼馋,想方设法接近人家,如果得到公主的一点恩惠就喜欢不尽。如果受了冷落便相互争风,勾心斗角。此刻一听晋王的许愿出口,哪个不想争立这一功呢?

晋王下了战书,要在落风坡摆开战场,十日内决一胜负,那天,两军明火执丈打起来,结果十三太保中有五位被朱温军抓了去,朱军也有一部分被晋王所俘。朱温没有杀害五位太保,作为人质想往回换夫人沈梦仙。经过差人送书接信来往交涉,晋王同意了。但交换的时候,谁知晋王借身打扮了一个假梦仙,朱温接回一看才知上了晋王的当,气得怒骂一顿:“李克用凶残奸诈,果不假也!

十一太保康君立建议晋王说:“取胜之道不在武功,而在头脑,我要暗算他。”

十三太保李存孝说:“不能,暗算不为厉害,还是应该明中直取。” 两人的意见不一。

几位太保又出动了。在与朱军战乱之中,康君立把李存孝、李存直推下崖去摔死了。康君立回去向晋王报告,说李存孝、李存直阵亡。公主一听痛哭流涕,追求的人很多,但公主最喜爱李存孝。康君立早就发现公主爱,上李存孝,那天李存孝生病,公主亲自回去伺候。公主问康君立李存孝爱吃什么。康君立明知存孝是北方人没有爱吃蛇的习惯,却偏说最爱喝蛇汤,想从中隔阂。公主尽心竭力给存孝做了蛇汤端来,存孝好意难却,偷偷倒掉,哄公主说吃了。康君立今天对公主说:“存孝已死,你就死了对他的心吧。” 目的是从此就喜欢我吧。

公主也看出康君立的心思,想害掉别人强占她,气得她披挂上马就跑出背寻找李存孝去了。事也凑巧,李存孝没有摔死,被一老农教活在家里养伤。他们巧遇了。事情讲明,李存孝恨死了康君立,二人成了死对头。李存孝和公主回到晋王面前,对晋王一讲,晋王下令对康君立重打五十大板。

十二、自古奸佞害忠良,五牛挣死李存孝

一天,晋王李克用的妻子刘氏对晋王说:“李存孝屡建大功,咱们的平安富贵全是靠了他。古人以德报德,以恩报恩,大王何不封他镇守,享其荣华富贵?” 晋王听了冁然而笑说:“夫人所言正合我意。” 于是就把存孝叫到跟前说:“我儿随我数年,苦争血战,实是功高,今封爵与你以报汝功。我看沁州这块地方是鱼米之乡,封你去镇守,独霸为王何如?” 李存孝谦让道:儿功薄蝉翼,不胜其任。”晋王说:“不必推辞,你就去吧。” 存孝顿首拜谢,领两万人马前往沁州赴任去了。

康君立、李存信二人一直对存孝忌妒不服。听说又封了沁州王更为不满,说父王待人不太公平,一个牧羊子爱如金宝,别人亦有汗马功劳,可他看待不如草芥。于是二人就定了一计,陷害存孝。他们哄着晋王说:“儿等好久不习武事,身体疲倦,想出去打猎一遭,请父王钧旨。” 晋主光顾饮酒作乐,没加分析便允许了。他二人出了并州,直投沁州。李存孝很讲大面儿,虽心中有隙却表面热忱礼貌,设宴招待了他们二人。酒至半酣,存孝问:“二兄长来此有何见教?”

康君立装出很伤心的样子说:“唉,别提了,专为我弟一事特来报知。自从你到沁州之后,父王终日沉于酒色,不理政事。他还说十三太保中只有一个亲儿子,别的都是义子。他叫别人都复原姓。你原名安景思,赶快竖起安字旗号吧。” 存孝想不到晋王会如此这般,大惊,骂道:“父王真老悖耳,岂有此理!我死也不改。” 李存信威胁说:“你不改?老父的令剑在此,不改就叫我们割了你的头回见。” 李存孝更加生气,又骂了一顿李克用,便在城头上竖起 “安景思” 的旗号。

康君立、李存信告辞回到并州,跪下对晋王报告说:“父王,大事不好,李存孝造反了!” 晋王惊异道:“存孝是忠义之人,为何肯反?” 二人说:“我们看见他在城上竖起安景思的旗号,不是反是啥?” 晋王性如烈火,听了大怒,暴跳如雷:“虎儿不可养也,快擒来杀之!”

其实,康君立、李存信对李存孝一直忌妒在心,挑拨晋王与李存孝的关系,暗中给李存孝下了不少吃不消的 “黑头帖儿”。李存孝也早有疑虑。比如,李存孝听了裨将袁奉韬之计,屡上书晋王请兼并镇、冀两地。存信得奉韬密报,乃上书晋王说:“李存孝实古之吕布今之安禄山也。贪功求大,野心勃勃。如兼有镇、冀则尾大不掉,必贻后患,愿王明察!” 再如,晋王攻赵时,赵王王锋求救于幽州李匡威,援兵大至。李存孝暂避其锋,恐与军不利,等其军疲惫时再各个击破。这本是一种战术。但存信又密报了晋王,诽谤说:“存孝征赵望风退避,无心击贼,看来他们私下已订立了互不侵犯的盟约,将另有别图。” 如此等等。经李存信多次密告,晋王对李存孝已没了好感。此种情形,李存孝也很惧怕。所以与奉韬计谋,事到如今该当如何是好?奉韬献计说:“将军既见疑于晋王,势如骑虎,骑和不骑终必为虎所伤,何如就反。” 存孝痛哭流涕地说:“父玉、夫人待我如已,背去何忍!” 奉韬进一步劝说:“不去,死必至。哪如暂时背他,等他怒少遏,疑少解时还可归晋立功,尚未为晚。将军岂不知关公暂投曹操的事吗!此权宜之计。” 存孝沉思良久,喟然长叹说:“愿从将军计议。” 遂令奉韬通书于赵王王镕,乃叛晋归赵。

晋王派兵去拿李存孝,存孝婴城自守。晋王环城掘堑,把存孝围得水泄不通。李存孝本不反晋王,事到如今也不得不反了,他带兵出来冲击,四处突围,结果因为城外堑成深沟,不能逾越,被死死困在城里。王镕领兵十万去救存孝,结果被晋王所败。李存孝被围困了一百多天,终因粮尽被俘。存孝对晋王说:“儿蒙王恩位至将相,岂舍父子之情而成仇敌?此都是康君立、李存信从中挑拨离间。儿愿讲明而死无悔!” 晋王怎能听得进去,叱贵存孝说:“尔为书檄,罪我百端,亦君立、存信所为吗?” 遂将李存孝绑载后车,至太原处以车裂。

将存孝押到辕门外刑场上,赶来五辆牛拉大轮车,把存孝的脖子、手脚分别拴在头朝四外的五辆车上。然后给牛尾巴浇上油,执刑官鸣炮为令,立即点燃牛尾,同时重鞭打牛。牛被烧被打,疼痛难忍,便没命地狂奔,就这样把人活活拉成几块,碎尸而死。开始存孝感到疼痛,四肢不由得往回一缩,五辆大车被缩回来,牛们瞪眼喘气,乱扑乱蹬,根本再拉不开。

这时,天空里突然 “轰隆轰隆” 地响起来,存孝抬头一看,云雾中出现了一位金甲神人,叫存孝:“不得挣挫!” 原来,李存孝是南天门外一头大石狮子精灵下凡。当时玉皇大帝命他下界助晋王一臂之力,他不大愿意说:“我身体笨重,怕下去上不来。站在一旁的牛王爷忙说:“不要怕,到时间我拉你去。" 李存孝昕天鼓响了,又见神人喊话,心想既然上天叫我死就该死了,我就死吧。李存孝对刽子手说:“这样你们挣不死我,你们先用刀把我的筋割断才行。” 真的,刽子手们把他的筋先割断,然后重鸣炮催牛,把存孝的身体分为五块。他死那年才三十六岁。

后来晋王了解到,处死存孝真的是上了坏人的当。存孝的死对晋王损失极大。晋王悔之已晚,放声痛哭,昏厥在地,经过左右急救,半天才苏醒过来。李存孝的妻子邓瑞云得噩耗,领一伙人马飞奔而到,见残状更是放声大哭,哭得死去活来好几次。众将士没有一个不掉泪的。邓瑞云对晋王说:“存孝死于不幸,求大王念父子之情,早为他报仇。”

晋王命人当日做了棺材,装殓了尸首,停在正庭。众将士挂孝举哀进行祭奠。坏人康君立、李存信一看事机泄漏,早逃跑了。晋王派人赶快追拿回来。叫武士们将康君立、李存信倒灌了人油大蜡,置于柩前,对天点着。晋王亲自设一祭坛,宣读祭文日:“鸣呼勇南公存孝,天下战士,古今无双。何天不吊,今死于奸人之手,使我恸伤。鸣呼,吾今取二人熬油点烛,照尔灵光。尔冤既白,尔仇亦报,尔名孔扬。鸣呼勇南,魂其有知,曷维尚飨。”

十三、存孝尸葬灵丘峪,梁兵路劫勇南柩

李存孝死后,祭奠完,晋王派了六员大将,三千人马,护送灵柩葬于故乡灵丘峪。李存孝的妻子邓瑞云同去安灵守孝。

梁王朱温,兵力也相当雄厚,曾多次与晋王李克用作战,都各有胜负。朱温最怕李存孝。今天听说存孝已死,他大喜,高兴地说:“存孝亦死,吾无忧矣!” 朱温得知存孝的灵柩要送往灵丘峪埋葬,马上派了葛从周、尚让等七员大将,领兵五千,日夜奔行,前去劫夺存孝的灵柩。

当年梁王一员大将王彦章,自从和李存孝较量,被挑到河里。他发誓只要李存孝在世就不敢出面,除非存孝死了。真的,自从那以后他跑到远远的寿章县隐姓埋名再没敢出世。今天听得存孝死去,他喜欢不尽,说现在才有他的天日了。

梁兵葛从周等七员大将五千人马,行至半路忽见前面一彪人马打着红旗,拦住去路。当头的那人身长一丈,膀阔三停,赤脚蓬头。葛从周问:“你是何人敢拦去路?” 王彦章说:“我是浮铁枪王彦章也。来的人马请通娃名,要去哪里?” 葛从周说:我等是梁王手下的大将,前去劫夺李存孝的灵柩。”王彦章说 “你们错了,君子不念旧恶,人死不计旧怨。泥存孝也是一员好汉,今他已死,抢他的尸首还会有啥用?”

葛从周问:“你在此干啥?”

王彦章诚实相告:“不瞒你讲,我原是梁王部下的一员大将今天是想投奔梁王的,你们不要劫他灵枢去了。引我回见梁王吧。”

葛从周等也觉得人死再劫灵枢没多大使用,于是同意王彦章的意见。他们合兵一处,径去汴梁城见朱温了。朱温问:“李存孝的尸首抢到没有?” 葛从周说:“禀告朱大人,未曾抢得,只为大人寻得一员前部大将。” 朱温问:“是谁?” 葛从周说:“王彦章”

梁王朱温原来知道王彦章是一员好将,可近些年不知他那里去了。梁王非常喜欢,便欠身迎接。王彦章下拜说:“李克用死去李存孝,这下他的势力就大大减弱了。我愿为大人出力,共图大业,如何?” 梁王深表欢迎。

晋王自从失去存孝。屡战屡败,将士的士气每况愈下。一次,晋梁两军在宝鸡山打仗,晋军大将一个个败在王彦章手下,连太保李昭、李存直也被他打死。前边死了李存孝,后边显出王彦章。有一诗云:“梁晋交兵二百场,残唐五代动刀枪,打虎将军太原死,今日才兴王彦章。”

晋王见连折二太保,心中忧闷。忽又闪出王彦章搦战。晋王问谁出马。闪出太保存龙、存虎、存海、存豹、存江、存受六将,磕头道:“儿六将出马。” 晋王许之。王彦章抢刀跃马便出,不及数合,枪刺了六将,众军散走。不一会王彦章又出来了。此时晋王心惊惶惶,回头又问谁敢再战,又一连闪出几将,王彦章在阵中混杀,左冲右突,无人敢敌。晋王见一个个败在王彦章手下,叹气道:“吾等许多军不能敌一彦章,安能灭杀朱温?可惜存孝已死,若留在此,岂容彦章施威哉!”

王彦章又来索战,晋王气恨得变了脸色,大叫:“快备马来,没见过个小小王彦章,我自出阵一遭!” 晋王已经八十多岁,披挂上马,领兵出营。王彦章一看:金甲金盔翡翠袍,腰间玉带東鲛鳟,坐下千里追风马,肩上横担定唐刀。问道:“来者莫非是晋王?” 晋王说:“然。”

“你的大将已死尽,你亲自出来顶何用?”

你们这伙奸贼,争我天下,我要杀你们片甲不留!”晋王大骂。

晋王毕竟年迈力衰,战了几个回合就大败,调马回营。王彦章后面紧追不舍,追得晋王连一点办法没有了,便放声大叫:“我儿存孝,老父今死到眼眉,你难道没有灵吗?”

晋的话音未落,只见东南山上刮起一阵大风,展出两面飞虎旗,旗下站了李存孝,还是那般虎头碴脑,虎皮袍模样,手持毕挝。晋王大声疾呼:“南公快来救我!”

李存孝一马当先杀过来。王彦章抬头一看是李存孝,吓得立刻失魂丢魄,慌忙逃生。梁兵乱了阵,弃枪丢刀,抛盔卸甲,自相践踏死的不计其数。

李存孝危急关头显了原身,杀退梁兵,在半空中对晋王说儿与你相会一面,以完父子之情,儿去了。

晋王回头看时存孝已不见,晋王流涕痛哭:“好儿呀,你死后还来救我一命……”

十四、流芳百世美名传,树碑立传敬为神

三育多年前,灵丘知县宋起风写过一首诗《李存孝故里》:

百年村落几成虚,
搏虎何人识旧居。
勇只匹夫儒所弃,
功非捍国史难书,
沙含夕照碑常卧,
草满荒田路不锄。
莫向山农询世族,
故唐宗子已无余。

灵丘县志记载:后唐李存孝邑人,初名安景思。后童时数羊,大润前,值晋王李克用围猎得虎,争相逐射,过景思侧,景思恐噬羊,乃徒手搏杀,隔涧掷还,一军皆惊,晋王异,而收为养子,赐姓李名存孝。灵丘城附近现仍留有不少有关李存孝活动的遗址和传说。

城东北下北罗村前大凹梁有一个大石圪塔,至今人们叫他李存孝圪塔”,传说李存孝曾站在上面放过羊。

城关魁见村有李存孝的故里碑一统,碑文曰:沁州王拥国勇南公太保大将军李存孝故里。

过去,县署后院内盖有李存孝府一座,里面有他的塑像。存孝府每天由县衙差人敬香上供。府前立着一根高杆,比城墙还高,杆顶每晚点着长明灯,几里以外的人都能看得见。

灵丘虽是县衙,却为 “府衙门”,比一般的县衙级别高,外来的官吏们一到灵丘城先得去拜存孝府,据说不去是不行的。有一回几个外来官想闹闹别扭,说咱就不去拜,看他能怎么样得了,结果这天黑夜被李存孝作弄得一夜没睡成,屋里噼啪噼啪不知什么响动,吓得这几个人把被子蒙在头上,差点憋死。其中有一个不知怎么被塞进地灶坑里。

新上任的县太爷们,也得先拜存孝府,不然他们的官也是坐不好的。

灵丘成为 “府衙门”,据说是李存孝给挣下的。


搜集整理:高凤山 王光恩